查看原文
其他

TFID|中国普惠金融研究半年简评(2023.4-2023.9)

企研数据 社科大数据 2024-03-17

点击 [社科大数据] 点击右上角[...] [设为星标]不迷路!


>>>同系列文章

TFID|中国普惠金融研究半年简评(2022.3-2022.8)

2022-09-16

TFID|中国普惠金融研究半年简评(2022.9-2023.3)

2023-04-11


截至2023年12月4日,本年度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篇名中含有“普惠金融”词条的期刊文章共有1185篇,预计与2022全年1303篇的刊文量基本持平,从全年看,该领域的研究依旧保持着热度。另外,期刊来源为北大核心和CSSCI目录的共有343篇,约占总检索文献的28.9%,在数量及占比上较去年无显著变化,表明该研究主题依然受到高质量期刊的青睐。

一、基本特征

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国内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共发表篇名含“普惠金融”文章157篇。这些研究延续了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征,包括:(1)聚焦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领域;(2)以城乡、中小微企业、家庭和居民为研究主体;(3)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占主导地位,是目前被广泛认可和最具权威性的代理指标;(4)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一致性,机制、调节作用和异质性分析成为高质量文章必不可少的部分,门槛效应、中介效应方法在文章中广泛运用。

二、研究内容综述

在分析上述时间段所发表的文献后,我们可以将该期间的研究主题归类为以下部分:1. 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普惠金融在推动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杨芳等(2023)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既提高了城乡“富裕程度”,也提升了城乡“共享水平”,实现了效率和公平的双赢。带动非农就业是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城乡共同富裕水平的重要渠道。张斯琪等(2023)立足于农村视角,在运用熵权法计算得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程度指数基础上,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农村宜居宜业以及农民富裕富足实现的作用。而在微观层面,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家庭创业和金融市场参与,有利于提升家庭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且这种效应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更加显著(罗春玲,2023)。2.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王仁曾等(2023)从经济增长强度、经济增长稳定性、经济增长合理化和外向化四个基本面维度,人力资本和生态资本两个社会维度构建了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认为,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通过协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了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带动县域经济增长也发挥了重要功能,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协同效应作用于县域经济增长(刘鑫,2023)。3. 普惠金融与创新创业。孙继国(2023)基于我国198个地级市数据,从就业环境和劳动报酬两个维度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城市就业质量得分,并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就业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创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重要的传导机制。张晓鹏(2023)采用省际每万人拥有的新增注册企业数来衡量地区创业水平,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改善地区融资可得性和消费需求,进而提高省际创业水平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压力、提高技术外溢水平和缓解资源错配程度,推动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兰梓睿,2023)。梁玲玲(2023)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地理区域、环境治理水平和管理者背景下存在差异。4. 普惠金融与风险。李振新(2023)采用系统 GMM 动态面板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地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提高资产收益率、降低账面杠杆率和促进资本流动性三个方面,降低了地方商业银行风险。华秀萍(2023)基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提供的全球宏观统计数据,构建了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发现二者有着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而有效的宏观监管可以减弱发展普惠金融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数字普惠金融还提高了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概率,加深了参与程度,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强家庭金融可得性来促进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刘志峰,2023)。5. 其他研究主题。如蔡雪雄(2023)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影响,作者从自然环境宜居、人工环境宜居、社会环境宜居三方面构建乡村生态宜居指数体系,研究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和城镇化效应改善乡村生态宜居水平。周天芸(2023)将居民获得感解构为个人发展评价、主观地位评价、社会发展评价和政府工作评价四个维度,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居民获得感。

三、最新趋势

近期,普惠金融有关的文献呈现出内容精细化、技术方法多样化的趋势:1. 贫困内涵的持续深化。随着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关于如何降低长期相对贫困、畅通共富渠道和保持减贫的可持续性成为普惠金融研究的关键议题,贫困内涵逐步深化是现实必然。贺慧惠(2023)将贫困持续时间引入到相对贫困研究体系中,使用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长期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薛龙飞(2023)将个体和家庭的特征变量与未来收入进行回归拟合,通过预期的贫困脆弱性概率值来判定家庭贫困脆弱状态。赵立业(2023)利用子代与父代收入排序等级的关联性来衡量代际收入流动,研究发现,代际间的充分流动是避免家庭贫困延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叶琴(2023)则从个体环境因素变量和努力因素角度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社会机会不平等中的作用。另外,单纯依赖收入指标来衡量贫困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赵丹玉,2023),赵丹玉从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乡发展目标中选取了21项指标构建了城乡多维差距评价指标体系,以此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于降低城乡多维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差距各维度均具有显著缩减作用。田红宇(2023)研究发现,基于Kakwani指数计算的相对剥夺指数相较于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等更能反应单个个体变动的敏感程度,并且更加客观和具有说服力。可见,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对于贫困内涵的拓展与深化是普惠金融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2. 对微观和特定主体的深入考察。普惠金融领域的研究主体逐步拓展,对于特定类型经济主体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如:在涉农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研究上,田霖(2023)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节约融资成本、提高信息透明度的途径缓解涉农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涉农企业的发展。黄祖辉(2023)利用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CCAD),统计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数据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经营主体创立的影响。赵家琪(2023)则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角度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影响。另外,部分学者也关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民营经济(张林,2023)、微观社区层面(吕光明,2023)、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李楠,2023)以及农村女性参与创业活动积极性(刘志阳,2023)的影响。总的来说,在结合现实背景的基础上聚焦特定研究主体是研究内容精细化的体现,对于促进研究的深化和更好理解普惠金融的作用意义重大。3. 研究方法丰富、数据来源多样性。目前学者们在研究方法的选取和数据来源的获得渠道上也各有特色。其中,空间计量溢出效应(李明亮,2023;赵德起,2023;曾建中,2023)、面板门槛效应(李建军,2023;赵丹玉,2023;叶 琴,2023)、多重中介效应(王瑞峰,2023;胡士华,2023)、双重差分模型(粟勤,2023;郑浦阳,2023)等广受学者青睐。数据来源方面,现有文献中主要涉及人口追踪数据、调查问卷数据(周天芸,2023)、文本数据(张倩倩,2023)和工商企业数据(黄祖辉,2023)。另外,还有部分文献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自行构建研究变量(蔡雪雄,2023;贺慧惠,2023;惠叶琴,2023)。最后,数字普惠金融作为调节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也是一个独特的发展方向。如崔婕(2023)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科技与共同富裕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粟勤(2023)研究了社会信用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等。实证方法和指标运用的创新是普惠金融研究的重要方向,反映了该领域内学者对于数据挖掘和科研方法标准的提高。4. 路径研究是挖掘创新的主阵地。在普惠金融领域文章中,绝大部分研究进行了机制分析,且其在凸显文章创新性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普惠金融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存在多样的传导路径,如曾建中(2023)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中发挥的资本传导效应、技术传导效应和劳动力传导效应。胡宁宁(2023)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路径,包括金融素养、支付数字化、收入水平机制。张辽(2023)研究了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市场效率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中的机制作用。路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普惠金融在影响经济社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反映了研究者对于课题的思维广度和研究深度,在这一部分的创新是提升文章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小结

近期,普惠金融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学者们主要从共同富裕、经济增长、创新创业、风险等主题分析了普惠金融的可能影响。这些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方面,相关研究朝着内容精细化和方法多样化的趋势演进,这主要体现在对于贫困内涵的持续深化,增加对微观和特定主体的考察。另一方面,现有文献的研究方法更加丰富,数据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未来有关普惠金融的研究应从以下场景进行推进:首先,继续关注重点和热点议题,结合学者们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思考;其次,考虑将研究内容在概念维度、研究主体上进行细分,拓宽研究的范围;另外,在实证方法选取、数据采集和指标构建上要有更高的要求,知悉重要宏观经济政策和外生冲击事件;最后,关注对路径研究的分析和思考,力求拓展研究的深度、增进文章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杨芳.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城乡共同富裕?[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60(05): 114-125.[2]张斯琪,田静,张启文.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有效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 (02): 110-122.[3]罗春玲,玉国华,王定祥.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吗?[J]. 金融论坛, 2023, 28(07): 47-57.[4]王仁曾,詹姝珂. 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3, (07): 59-70.[5]刘鑫,韩青. 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传统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视角[J]. 中国流通经济, 2023, 37(04): 107-115.[6]孙继国,柴子涵. 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就业质量的影响[J]. 宏观质量研究, 2023, 11(04): 38-48.[7]张晓鹏,姜凌,王蜀凡.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业效应研究[J]. 经济经纬, 2023, 40(03): 139-149.[8]兰梓睿,张书华.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检验_兰梓睿[J]. 统计与决策, 2023, 39(10): 155-159.[9]梁玲玲,李烨,陈松.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与机制检验[J]. 统计与决策, 2023, 39(11): 168-173.[10]李振新,陈享光. 数字金融能降低地方商业银行风险吗?——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和地方商业银行的证据[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51(03): 62-76.[11]华秀萍,毕坚达,石豪骞. 普惠金融的适度水平:金融稳定的视角[J]. 经济学(季刊), 2023, 23(03): 1131-1149.[12]刘志峰,曾莹芳,张婷婷. 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基于CHFS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23, 35(05): 42-53.[13]蔡雪雄,李梦琪.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生态宜居的影响研究[J]. 重庆社会科学, 2023, (06): 47-62.[14]周天芸.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J]. 求索, 2023, (04): 83-95.[15]贺慧惠,童天天. 数字普惠金融对长期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与机制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23, (09): 33-53.[16]薛龙飞,张哲. 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门槛特征[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05): 87-99.[17]赵立业,吴卫星.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吗?[J]. 财经问题研究, 2023, (05): 64-75.[18]叶琴,袁歌骋,张呈磊. 数字普惠金融与收入机会不平等[J]. 当代经济科学, 2023, 45(03): 114-126.[19]赵丹玉,崔建军.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缩小城乡多维差距吗?——基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的视角[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4(08): 81-93.[20]田红宇,王晶.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缩小农村内...自生计资源多元化视角的证据_田红宇[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13.[21]田霖,郭梦琪.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融资约束研究——基于涉农企业的实证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6.[22]黄祖辉,宋文豪,叶春辉. 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的影响与机理——来自中国1845个县域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 2023, (04): 92-110.[23]赵家琪,江弘毅,胡诗云,等.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小微信贷与风险——基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视角[J]. 经济学(季刊), 2023, 23(05): 1686-1703.[24]张林,曹星梅,丁晓兰. 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9(05): 116-129.[25]吕光明,周元任,刘文慧.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社区层面分项收入视角的研究_吕光明[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76(03): 122-135.[26]李楠,何雄. 数字普惠金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的讨论[J]. 财经论丛, 2023, (09): 59-68.[27]刘志阳,刘姿含. 家庭创业资本能促进农村女性创业吗?——宗族网络和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作用[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3, 35(02): 70-80.[28]李明亮,陈德慧,余国新.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粮食体系韧性——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13.[29]赵德起,王世哲.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域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23, (05): 13-29.[30]曾建中,李银珍,刘桂东.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产业兴旺的作用机理和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县域空间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国际金融研究, 2023, (04): 39-49.[31]李建军,范志昊,周叔媛. 普惠金融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基于家庭微观层面的指标测度与机制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 2023, (05): 11-21.[32]王瑞峰.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与农民共同富裕[J]. 中国流通经济, 2023, 37(06): 90-103.[33]胡士华,王若诗.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财务脆弱缓解——政策冲击与经济机会提升视角[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3, 43(06): 18-36.[34]粟勤,杨景陆. 社会信用如何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J]. 国际金融研究, 2023, (09): 29-39.[35]郑浦阳,杨鑫垚,卢泓宇,等.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创新: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 2023, 39(12): 143-148.[36]张倩倩,伏倚天,张晓玫. 政策独立性如何影响中小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基于普惠金融的研究[J]. 财经科学, 2023, (08): 49-64.[37]崔婕,李瑞田,韩启春. 金融科技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赋能视角[J]. 经济问题, 2023, (05): 1-8, 118.[38]胡宁宁,侯冠宇.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路径研究——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的证据[J]. 经济问题探索, 2023, (04): 175-190.[39]张辽,岑洁.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区域数字化转型?[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3, 36(04): 35-50.







浙商大泰隆-企研中国普惠金融数据库(Tailong Finance School-Qiyan China Financial Inclusion Database(TFID),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是由企研数据携手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共同发起,针对普惠金融领域学术研究及智库建设而倾力打造的中国普惠金融数据库,旨在促进中国普惠金融研究的发展,服务国家金融新发展格局下重大战略举措。


👉 点击查看TFID更多介绍👉【金山文档】 TFID2023版数据简介-企研数据2023年

https://www.kdocs.cn/l/cctbkWl9dbr2(点击下方小程序或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查看)




如需咨询数据,👇请扫码系客服

长按扫码,添加客服



·END·

星标⭐我们不迷路!

想要文章及时到,文末“在看”少不了!



点击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吧

往期推荐


征文通知 | 近期“三农”领域征文集锦!快收藏~

新库上线 | 你想要的新三板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在这里→

课题资讯 | 20项“三农”领域重大项目!2023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公示

数据应用推荐 | 《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水平测度,时空演变及推进路径

会员专区 | 会员免费下载!CCAD、TFID等会员专属数据等你pick~


戳原文,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